大学不仅是学习的转折点,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重要拐点。离开了家长的耳提面命,大学生获得自由的同时,也离开了家长的照顾和帮助。
有大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,适应大学生活,掌握独立生活、学习的能力,而有些大学生,则处处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支持。
但无论适应的快还是慢,大学生的自由和独立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。无论离家多远,大学多优秀,大学生终归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,需要家长提供长期稳定的经济支持。
【资料图】
多数家长都会定期给学生打定额的生活费,一来,提醒学生,劳动成果来之不易,二来,希望子女能在大学期间,学会有规划地学习和生活。
当然,也有个别家长,心疼学生离家千里,独自一人在外求学,因此就算学生在大学校园内花钱没有节制,家长也会选择尽其所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。
站在家长的角度,大学是部分学生学习的终点站,若是没有考研的打算,这四年是学生最后的快乐时光了,因此适当松松手,至少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校园回忆。
但在学生的角度来看,大学的自由背后,也有数不清的诱惑,加上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,这也让许多大学生不知所措,月初精打细算,月中失去离职,月末哭爹喊娘的现象时常发生。
一旦出现这种情况,大学生只能厚着脸皮,去和家长多讨要一些生活费了。但毕竟是自己花超支在先,如何优雅而又不失礼貌地向家长索要生活费,成了每一个大学生的“必修课”。
为了在得到家长援助的同时,能少挨骂,不少大学生开始钻研新套路,就比如这位大学生,把微信拍一拍设置成了“我拍了拍自己的口袋说:没钱了”。
然后点开和家长的聊天框,也不多说话,就一直坚持不懈地“拍一拍自己”,期待家长能在下次点开对话框的时候,施舍给自己点money。这种要生活费的方式很礼貌,但却很低效。
另一位女同学,把二位家长拉进了同一个群聊内,命名为“二对一精准扶贫”,用严谨的说法、礼貌的言辞,提出了对家长的殷切期盼,结尾还不忘送上暖心祝福。
要不说还得是女儿贴心,这样一套下来,家长自然心甘情愿地“精准扶贫”了,不过值得一夸的是,这位女同学的文笔真不错,若今后进了体制内,肯定是写材料的一把好手。
还有男同学,把要生活费,以“抓药”的方式写了出来,看得出来这位家长虽然不善言辞,但对学生的要钱态度还是非常满意的,转账也是秒发。
不过要说最直白有效的,还得是这位同学,一句“老登爆金币”,不仅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,而且说的家长哑口无言,直接破防。
不过能在家长面前这样肆无忌惮的学生,多半家庭关系都比较幽默和谐,否则换成那种比较严肃的家长,别说爆金币了,直接拉黑删除都有可能。
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,从上大学之后开始发生了微妙的转变,有家长反应:现在的学生,上了大学之后跟失联了一样,除了每个月要生活费之外,几乎不会主动和家长沟通。
相比学生,家长更加无法适应这种转变,回想中小学期间,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上学之外,晚上写作业、吃晚饭都是家长一起进行的,家长在此期间,能帮助学生做许多事情。
写在最后:
而这种参与和付出,等到学生读大学之后就被一下子切断了,家长不适应也是在所难免的。
其实大学的生活虽然看似自由,但也比较忙碌,前三年课程从早排到晚,最后一年还要忙着考研、找工作和写论文,远没有家长想象中那么轻松。
再加上,许多学生上了大学,独立生活之后,才意识到家长的付出和辛苦,学生越懂事,和家长沟通的事情就越少,本着报喜不报忧的原则,学生在学校哪怕遇到了烦恼,也不愿和家长诉说。
一方面,学生现在有能力去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,另一方面,学生也是怕说了这些烦恼,家长无能为力是一方面,更多的是给家长增加烦恼,让他们也跟着担心。
今日话题: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?
(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